设为首页

请您留言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无形资产学>>21世纪是无形资产的世纪

 

无形资产学

 

21世纪是无形资产的世纪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intangibles

Le 21ème siècle est le siècle des actifs incorporels

21 век века нематериальных активов

القرن 21 هو قرن من الأصول غير الملموسة

El siglo 21 es el siglo de los activos intangibles

Das 21. Jahrhundert ist das Jahrhundert der immateriellen Vermögenswerte

21世紀は、無形資産の世紀

                     21 세기는 무형 자산의 세기입니다

                           

     蔡吉祥

 

                                                                             

    21世纪已经来临,世界各国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每一个要在国际市场有一席之地的企业,每一个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在新世纪生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拥有集经济、技术、法律为一体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新兴资源“无形资产”,这样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使得市场的控制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无形资产资源迅速发展,靠无形资产竞争并获取长期利润的格局日益凸现无形资产不仅是21世纪的入场券,而且还是21世纪国家实力竞争的武器。有了入场券如果没有发展,将失去竞争能力,将会在21世纪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甚至沦为列强“无形殖民地”。

无形资产资源匮乏的国家在世界经济的格局中付出的代价是极为沉重的,他们只能成为跨国公司的加工车间,获得微乎其微的加工费。这些国家不仅要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把自己宝贵的土地资源以十分低廉的价格甚至无偿提供给跨国公司使用,本国的能源、原材料资源等被大量消耗,自然环境严重污染,不仅本代人的生存环境受到恶劣影响,甚至还要影响到子孙后代。

21世纪无形资产不仅仅是微观上一个单位经济、技术、法律一体化的资产,宏观上讲更是民族资源和国家实力的象征。

21世纪是控制力经济,而不是什么“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真正形成控制能力的资源就是无形资产。20世纪90年代末期,一场金融风暴波及全球,而亚洲地区的损失最大,就连在20世纪迅速崛起的“四小龙”,也未能幸免。在众多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中,却忽视了一个的深层原因: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是缺乏优质的无形资产资源,造成对危机和风险的失控

     当今的世界强国无一不是专利大国、商标大国和计算机软件大国,世界上占绝大多数的专利权、商标权、软件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要素被他们拥有,从而形成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和垄断。

    无形资产是时空要素兼备的多维资源。时间因素上,无形资产是既能把握今天又可控制未来的资产;空间上因素上,无形资产的有关要素可以不断扩展权利空间,即获得国外或国际的相关产权达到远程控制和占领海外市场之目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无形资产的权利空间不但表现在人类社会的自然空间,现在已经发展到虚拟的“电子空间”。

     21世纪,主权和疆土的观念也要发生变化。那时国家主权不仅仅是行使在领土、领海和领空上,谁拥有的国际化无形资产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占有绝对优势谁就能主宰未来、主宰世界。21世纪的主权将是“国家主权”与“智能主权”并存,“有形疆土”与“无形疆土”并存。

“占领”一个国家不用出兵,只要以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占领市场就可以了。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跨国,就是因为他们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拥有无形资产。公司未必建立,资金未必投入,无形资产权益就可以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并在相应的领域牢牢控制市场。现在已经有近百个国家到中国申请专利、注册商标。

我们打开计算机不得不面对微软公司的“视窗”商标,并使用其软件;中国的儿童可能不知道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但是不知道“麦当劳”、“肯得基”、“可口可乐”、“米老鼠”、“唐劳鸭”的孩子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国际市场上无形资产的力量,超过了“国旗”。

21世纪,无形资产这种力量还将更强。优秀的无形资产是耸立在市场的丰碑,是飘扬在人们心中的“旗帜”。

        

    无形资产是人类的财富,但这个财富不是“共有”的,而是“专有”的,调整无形资产的各种法律基本属于“国际私法”范畴。谁拥有占绝对优势的“无形资产”,在经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才资格选择合作还是竞争,才有资格在合作中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在竞争中选择有利的地位。否则只能任人宰割。

走向21世纪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是进行新长征,长征不是歌舞升平,而是时刻面临着“围追堵截”。新世纪的“围追堵截”虽没有硝烟和炮火,但“无形资产之战”更加残酷,手段更加隐蔽,稍有疏忽将遭受重大损失。

     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自改革开放以来把发展无形资产放在重要位置,在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方面从一片空白到取得了另世界瞩目的成绩: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积极推进科教兴国,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力要素分配”重要方针,使知识和人才的价值在新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又更为明确提出“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保护和综合应用”的战略思路。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写进党中央的文件。中国共产党是全世界第一个把无形资产问题写进党的文件的政党。20017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发展中华民族无形资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则,“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的目标。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强调“加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诚信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的迫切需要。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增强国家经济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无形资产资源的发展面临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严峻形势。国外的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拥有了相关无形资产权益以后,则以各种形式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占领无形资产的“制高点和有利地形”,并频频向各个高科技领域发起“进攻”;国内的有些单位无形资产意识淡漠,自觉不自觉的放弃无形资产的阵地,失去了宝贵的市场。

    外国资本在与中国单位的合作中,表面上给一些短期利益,但实质使中国企业难以长期发展,不要说参与国际竞争连国内市场都将失去;有些看似优惠实则“经济鸦片”,我们损失不仅是数百亿甚至数千亿美元,而且,有些产业在21世纪将难以生存。

在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国外跨国公司将他们在各个领域研制出的高新科技成果在世界各地申请专利、到中国申请专利,使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受制于人。更有甚者,就连中国大量存在的丰富有形资源的相关专利他们也不放过。以钕铁硼永磁材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为例,日本住友公司一件专利就在我们这个拥有世界上80%稀土资源的大国里占据了优势,几乎堵住了中国企业的生路   

    人类基因组是指决定人体的全部遗传信息总和。基因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谁发现了某个基因的功能并申请专利,就控制了这方面的市场。一个基因的克隆成功,就可能形成相关的基因生物工程。没有基因专利的国家就没有资格进行该方面产品的生产。谁掌握了一个基因专利,谁就控制了这个相关的产业。中国人口众多,基因资源丰富,现在已有外国公司以科研合作之名到中国掠夺基因。如果我们的基因资源外流,被外国人获得并取得了专利权,我们只能花费巨资买回本属于自己的资源。现在国际市场上一个基因专利的转让费高达数千万乃至数亿美元。

    外国公司在与中国企业合资过程中,以各种手段将收购中国原有的优质商标,然后打入“冷宫”,控制中国市场。

    21世纪无形资产的资源的争夺战的另一方面,是争夺创造和掌握无形资产资源人才,国有企事业单位流失最多的,恐怕还是掌握无形资产资源的人才。这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相关科技人员受利益驱动的主观原因,也有创造无形资产的人员的劳动价值不能得到合理确认、分配不合理客观的原因。   

    21世纪的中国企业,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需要大量优质“国际化”的无形资产。而要做到这一点,则要无形资产“国产化”,既首先取得国内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目前我国有一批高质量的民族无形资产资源已经产生,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发展民族无形资产资源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例如:个别企业不但不作广告,甚至为了节约几分钱的成本,在出售的商品上竟然不用表明自己形象的商标标识,放弃在市场上向消费者展示自己的机会,进而失去了广阔的市场,由亏损走向破产的边缘。

    再如:相当一部分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还是空白,也不知道如何经营无形资产,无形资产资源流失严重。一些企事业单位领导不是不重视无形资产,正是看到了无形资产的价值,才把无形资产作为“隐形”资产。

    一些地区和行业实施的“名牌战略”,最终结果是既没有创造出自己无形资产,甚至还失去了民族的尊严: 有的中式快餐企业要作“中国的麦当劳”或“中国的肯得基”,有的服装企业要作“中国的皮尔卡丹”,有的动画片厂商要作“中国的米老鼠”和“中国的唐老鸭”。有的计算机软件企业要作“中国的微软”。

有的地区实施“名牌战略”,选的商标名称却是《商标法》禁止注册的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

    我国某产茶大省的茶叶专家为该地一种茶叶的商标名称是以冠以省名,还是冠以产地的村镇名,展开了旷日持久毫无实际意义的激烈争论。

   中国的轿车行业中,前些年大量进口外国轿车是我们的一大失误,现在大部分国内生产的轿车用洋商标也仍然是失误。

中国的知识产权法规建设十年走了国外百年的路,但在真正实施起来却是相当艰难的:863计划实施15年以来,在民口6个领域的230个专题研究方向,国家资助的项目6900多项,获得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万多篇有关资料还表明,我国每年重大的技术成果3万多项中,几乎有两万多项没有申请专利保护,10余年间数十万项发明无偿地流失中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中国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公司的名称缺乏独特的“字号”这个灵魂,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注册商标。更有甚者出现了上市公司用虚拟的“无形资产”欺骗股民的事件。

    中国的无形资产现状不容乐观。科技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的高科技成果,没有首先申请专利权再将其实施成为无形资产,而忙着发

表论文和申报成果奖项,破坏了申请专利的“新颖性”,有价值的成果被他人轻易获得;大量科技成果有的仅停留在纸上,有的仅停留在展品、样品阶段,产业    化率不高。如果以“十万人申请专利”指标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我国排在20位以外,仅是中等以下的“发展中”的水平

    当世界各国努力开发无形资产资源,跨国公司争分夺秒地抢占国际专利和商标、占领有利的制高点以期控制未来、控制世界的紧迫时刻,我们国内也有人在搞“无形资产”,但这些行为不会对中国发展民族无形资产资源有利,也不会促使中国企业创造出在21世纪生存发展的无形资产,甚至出现了以“无形资产”之名,行骗人、骗财之实的现象。

    商誉评估热,商誉评比热,商标抢注热,域名抢注、炒卖热。中国的无形资产领域泛起了一些“泡沫”:有人把无形资产及其评估极度渲染比作“点石成金的魔杖”;

   评估数亿元的商标权,评估报告刚刚到手,商标权就被撤销;

   拥有评估价值8亿元商标权的企业是欠税大户;

   号称有数亿元商誉的企业,原来是濒临破产的亏损大户;

   停业两年多的企业用8500元就可以拿到“中国最佳商誉特级”的牌子;

被国家授予“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光荣称号的上市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竟然连“知识产权”4个字都找不到;更有甚者,其在国外起诉专利侵权的的重大诉讼案件,竟然不公布。

 被称为“两高六新”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无形资产方面依然缺失:竟然出现了连注册商标都没有的公司,有的成立了10余年的公司1件专利都不申请,为了到创业板的上市能有知识产权,竟然批量“冲刺”申请专利。

   更为可怕的是标榜“最新无形资产”的书、号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却非法复制别人的“无形资产学”著作,学术腐败都腐败到了无形资产学研究领域。

   ……

  上述现象阻碍了中国无形资产的正常发展,影响了中国企业无形资产在国际上的可信度。可以说中国无形资产资源的发展到了危急时刻!

    现实告诉我们强化无形资产意识,普及“无形资产学”的理论知识是多么的紧迫且又任重而道远。

三、

21世纪无形资产资源作为独立生产力要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带来一系列变化:

    企业资产比重变化,资本结构和扩张方式发生变化,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利益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的控制与激励机制以及人员的业绩考核发生变化,企业内部机构设置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宏观与微观对资源的管理监控制度、手段发生变化;

    资产的价值观念、资产的保值增值方式发生变化,会计、统计等计量手段及经济技术指标体系发生变化,融资贷款、保险等社会服务的内容发生变化;

    科研的方式、科研成果的衡量指标与评价发生变化;

    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方法发生变化。

  无形资产资源的产生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任何人无法回避,任何民族无法回避,任何部门无法回避,任何专业无法回避。

  研究解决无形资产的理论必须要创新。发展无形资产资源套用有形资产的理论指导不行,在前人的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某传统单一学科也无法解决。只有依据“无形资产”资源的客观发展规律创建新兴、系统、综合的“无形资产学”。

  发展无形资产这是全社会的责任,同样是一场“革命”,我们经历的是生产力的革命,思想认识的革命,管理的革命,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的革命,学术的革命,教育内容的革命。无形资产应该是一个科学严谨的概念,对待无形资产必须有一个科学求实的态度,绝不能从“无形”到“无形”。对待无形资产的理论与实践需要理性的思考,而不是炒作。

    无形资产资源的各要素之间的发生、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无形资产学”的创建,对其进行有深度和广度地系统研究,建立起适应无形资产资源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系统。

    1995年,作者积十余年对无形资产资源的研究积累,深感无形资产系统理论的重要,在经济、技术、法律、行为科学等学科的交汇点,提出了创建“无形资产学”的观点,并完成了第一部探索“无形资产学”的专著----《神奇的财富·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学导论)》。著作问世后得到了有关方面的支持。

     1996年,在天津市召开了“全国首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代表就无形资 产的发生、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对“无形资产学”的创建给予充分的肯定。天津市人事局的领导在开幕式宣布,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天津市将“无形资产学”列入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必修课中,并于1997年开始实施,培训了160多人的师资队伍,制订系统的“无形资产学”教学大纲,建立了规范的“无形资产学”考试题库。自此,天津市的无形资产培训越来越火热,从2000年开始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挂钩,一些高等院校也设立“无形资产学教研室”,并在大学生中开设了相关课程。1997年深圳市人事局调干人员的培训中安排讲授无形资产的基本理论。政府部门系统、大规模的组织“无形资产学”的培训,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步骤。

    人力资源是无形资产的源泉,只有人对无形资产的意识达到了较高的层次,综合素质提高了,无形资产资源的产生发展才会有保证。对人力资源进行无形资产学的培训,将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有机结合,是对无形资产源泉的巨大投资,为推动中国的无形资产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这是促进社会进步重要的并且也是必要的举措。

    通过对无形资产深入系统的研究,我们将清醒地认识到:知识不是现实的生产力,也并不是什么“知识”都能有“经济效益”。知识经济不应是创造出一堆空洞的新名词,而是应创造出真实的智力成果。不能一边高唱着知识经济的赞歌,一边流失着无形资产。

    无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还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知识”,检验其成果的最直接经济指标是“无形资产”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未来的国家与国家的差异、企业与企业的差异就在于拥有无形资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人力资源对无形资产的创造能力和无形资产的经营能力。

    19世纪末期,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三部国际公约,为保护人类智力成果奠定了基础。

进入20世纪以来,无形资产的数量与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催生了新的无形资产要素;另一方面各个国家也制定本国的法律,并对法律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完善,以适应无形资产资源的发展。无形资产作为独立的生产力要素已经具备了经济、技术法律的各种条件。

 2001年中国进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表明中国的经济正式融入了国际大家庭。在入世前,中国根据全球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势头和我国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局面,将与无形资产的三部主要法律,世界贸易组织TRIPS的原则都进行了修改,使之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这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保护无形资产的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保护无形资产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中国有关无形资产的法律与国际公约逐渐接轨。 

    相信在21世纪无形资产将是人类社会主要的生产力要素。“无形资产学”作为研究无形资产的专门理论体系与无形资产资源将会共同长足发展。

21世纪的人类社会不仅需要无形资产资源,同样需要的系统无形资产理论。“无形资产学”不仅是无形资产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更应该成为揭示无形资产客观规律的科学。

无形资产学的理论对无形资产资源的发展及其无形资产经营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世纪之交的2000年开始,“无形资产顾问”这一全新的理念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先后有民营科技企业、大型医院、新闻媒介聘请专门的无形资产顾问。标志着全新的无形资产咨询顾问业的兴起。全球第一套无形资产软件(IAMIS)开发成功,标志着无形资产信息产业的诞生。

21世纪的第一年,全球第一个无形资产专业网站在中国成功开通。乐平市在全国第一个全面实施无形资产战略并聘请无形资产战略顾问。这表明无形资产逐渐被广泛重视,全新的无形资产产业在21世纪脱颖而出。

  中国政法大学为了培养无形资产方面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在研究生中开设了《无形资产学概论》、《上市公司核心价值无形资产挖掘与分析》这是全球第一个开设无形资产学系列课程的的高等学府。

       21世纪,无形资产资源的发展将向传统的经济模式和管理模式、教育模式挑战和冲击,新世纪将会有出现以下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新气象:

    1.无形资产学将与无形资产资源共同发展,无形资产学将成为教育的必修课,高等学府将会出现“无形资产经营管理专业”,将会出现培养无形资产专门人才的摇篮“无形资产经营管理学院”。

    2.无形资产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无形资产收益的比重越来越大。 全面、系统反映无形资产投入产出的“无形资产会计学”必将产生,而且它会对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产生积极的、革命性的影响。“无形资产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驾齐驱,构筑起21世纪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科学体系。

  3.无形资产是各行各业生存的必备资源,没有无形资产的企业将走向终结;

  4.中国将出现富有的“无形资本家”;

  5.无形资产将成为左右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成熟的股民开始关注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上市公司将必须公布自己的无形资产信息;

  6.各经济单位将普遍建立“无形资产信息系统”,出现无形资产专门管理部门和“无形资产总监”;

  7.无形资产经营是经济实体经营的主要模式,“无形资产经营顾问”将成为热门的行业,无形资产产业将迅速发展;

  8.无形资产法规将日益完善,将出现各个要素合一的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法律;

9.无形资产保险成为保险业的热门险种;

10.无形资产资源将成为家喻户晓的珍贵资源。                   

最后我们借用弗兰西斯·培根在《伟大的复兴》中的一段话,与为无形资产事业付出辛劳的人们共勉:

对于无形资产学“希望人们不要把它看作是一种意见,而是看作一项事业,并相信我们在这里不是为某一宗派或理论奠定基础,而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和尊严”。

 

                 199812月初稿于天津

                 19994月定稿于深圳

                 20002月二稿于深圳

                 200112月三稿于深圳

                 20071月修改于天津

                 2011年元月再修改于北京

 

                             [返回]